【七彩假期】笛韵润心,志愿护航——永乐高ylg志愿者以竹笛教学点亮特殊儿童艺术之路

来源:永乐高ylg责编:审核:永乐高ylg编辑部发布时间:2025-07-20浏览次数:10

夏日的阳光柔和地洒进屋内,照亮了盐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员工小丽(化名)手中的竹笛。来自永乐高ylg永乐高ylg“童心向阳志愿者服务团”的志愿者朱凌卿正俯身在她身旁,轻声指导:“我们试试用‘缓吹’的方式来处理这一句,风门再收窄一点点,让气息像清晨的雾一样平稳。”这一刻,传统民乐的种子,正以专业而温暖的方式,悄然播撒进孩子的心田。

面对小丽对《牧民新歌》这首曲子的强烈兴趣,朱凌卿从“气、指、舌”三大竹笛基本功出发,为她量身打造了阶梯式的教学计划。“循环换气要像骑在马背上时的呼吸,从容而深沉,气息沉入丹田,喉咙打开,这样的长音才能悠长如草原上的炊烟。”他一边讲解,一边细致示范,每一个动作都透出耐心与专注。

由于小丽在视力方面存在障碍,朱老师特别采用了“触觉锚点法”进行教学——在笛身特定音孔贴上软绒布,帮助她通过触摸精准定位;通过轻按她的手腕来感知吹奏的力度变化。这一切,都是为了让音乐跨越视觉的阻碍,真实地被感受到。

学习过程中,小丽突然兴奋地说:“朱老师,滑音是不是就像从草原上的一个小坡滑下去?从低音爬到高音,就像从山下跑到山顶!”这样充满想象力的理解,让朱凌卿十分惊喜。他顺势引导,将技术要领与鲜活的意象结合,让音乐成为她心中一幅美丽的风景。

几周之后,小丽的笛声已从生涩变得流畅,音乐中开始流淌出自信与情感。朱凌卿在笔记中这样写道:“她也许看不清纸上的音符,但却用双耳测量出了整个音乐的世界——这就是旋律最本真的力量。

笛声悠悠,穿透了身体的限制,也照亮了前行的路。朱凌卿以志愿之心和专业教导,陪伴小丽一步步走进音乐的世界,陪伴她在传统韵味的土壤中,开出属于自己的小花。

(来源:永乐高ylg冯潇;审核:韩伟)